追蹤者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蕈、菇與芝有和不同?

圖7.科博館溫室竹林下所長出之竹蓀亦為腹菌類
圖6.馬勃菌為腹菌類

圖5.「猴板凳」為無褶菌類


圖4.靈芝屬為無褶菌類



圖3.乳菇為紅菇目的成員





圖2.牛肝菌屬於牛肝菌目





圖1.香菇屬於傘菌目





蕈、菇與芝
圖1.香菇屬於傘菌目
文‧圖/吳聲華
 在野外見到醒目的真菌子實體時,有幾種稱呼,如「真菌」、「蕈類」、「菇類」、「菇菌」是較常聽見的,而「菌子」是大陸地區常用的稱呼。這些大型的高等真菌多數為擔子菌類,少數為子囊菌類。「菇」或「蕈」一般指的是子實體質軟,具有傘與柄部構造的擔子菌。如原子彈爆炸所形成的雲霧常被描述為「蕈狀」,即指其形狀似一朵菇。菇類過去被歸於傘菌目(又稱帽菌目或蕈菌目)(Agaricales),其成員在近來又主要被劃分成為傘菌目(圖1)、牛肝菌目(Boletales)(圖2)以及以及紅菇目(Russulales)(圖3),意即它們各有其演化路線。
 這些菇、蕈類在英文通常被稱為“mushroom”,部分是美味可食的,卻也有些種類是有毒性的,民眾對於野外所見的菇類不宜輕易嚐試。英文中另有一字“toadstool”也是菇的意思,此字的原意為「蟾蜍的凳子」。有些圖片顯示出蟾蜍蹲坐在一朵鮮豔的菇菌,生動地反映出“toadstool”的意義。“mushroom” 與“toadstool”若有區別的話,前者可指為可食用的,而後者常指有毒性的菇。
 除了菇類外,主要的大型擔子菌還有無褶菌類(Aphyllophorales)及腹菌類(Gasteromycetes)。前者子實體通常質硬 ,生長期也長,不似菇類曇花一現般地乍現即逝,譬如靈芝(圖4)等多孔菌是較常見的無褶菌。俗稱的「猴板凳」(圖5)即是大型的多孔菌。無褶菌因質硬,少有人食用,部分種類具藥用價值 。在靈芝中,傳統中藥又依不同種類而有「赤芝」、「紫芝」、「白芝」等區別。因此「芝」這個字除了是植物的一類,在真菌中則可適用於大型多孔菌。台灣最昂貴的藥用真菌「牛樟芝」又稱「牛樟菇」,因屬硬質多孔菌,使用前者之名稱較適當。腹菌類不同於菇類及無褶菌之處在於產生擔孢子的部位包被於子實體內部而非表面,代表性的類別有馬勃菌(圖6)、鳥巢菌、地星、竹蓀(圖7)等。腹菌的質地有軟有硬,軟者如可食用之竹蓀,稱之為菇類,也不能說不對 。無褶菌類雖一般不稱其為菇類,亦有人稱為「硬菇」,也有人隨口說出「靈芝菇」的稱呼,我們對此也很難做名稱的規範與更正。畢竟「蕈」、「菇」 、「芝」這些名稱沒有明確的定義,而當牽扯上複雜的分類問題時更是難以釐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