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露的種類及分佈
松露是一類地下生野生真菌,廣義的松露包括子囊菌松露(也稱真松露)和擔子菌松露(也稱假松露)兩大類。商業意義上的松露主要是子囊菌類的塊菌屬TUBER松露,全世界達約有50多個品種,傳統商業品種主要有黑松露、白松露和夏松露。這三個品種歐洲均有分佈,中國出產黑松露和夏松露,白松露尚未發現。
北美洲和非洲北部也有松露出產,如沙漠松露、俄羅崗松露等十幾個品種,但商業價值不大。到目前為止這些地區沒有發現黑、白松露。
澳洲、非洲南部、南美洲尚未發現松露分佈。
松露多生長于松樹、橡樹、櫟樹下深達30釐米處的鈣質土壤中,其菌種與樹的鬚根形成菌根,從而構成共生關係。松露與其他菌類一樣,不是靠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質的,而是靠吸取樹木的有機物質才得以生長。松露對生長環境非常挑剔,陽光、水分、溫度和土壤的酸鹼度等,都會影響其生長。目前松露還不能人工培植,這也是松露稀少的原因。
松露的產地主要分佈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而在我國,則主要產于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其中又以雲南的產量為最多。松露的成熟期從每年9月開始至來年的3月間結束,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採集松露的時節。據資料記載,松露有30多個品種,其中又以黑松露、白松露的味道品質最佳,黑松露主要生長在法國、義大利、瑞士等等歐洲國家地區,而且只生長在橡樹底下,產期一年四季都有,品質最好的黑松露產期是冬季時分。白松露只產於義大利北部的皮爾蒙地省,全為野生,數量珍稀,每年只有在11、12月採收上市。而義大利的白松露因為產量最少,故顯得極其珍貴。

法國黑松露

義大利白松露
雲南素有“食用菌王國”之稱,名特菌類很多,像冬蟲夏草、松茸、羊肚菌、金耳、虎掌菌等,已為大家所熟知了,但對於松露來說,連雲南本地人也知之甚少。雲南松露主產於滇西的楚雄、大理、怒江等地,在昆明的郊縣綠勸和嵩明也有出產,

雲南塊菌
但以怒江的產量為最高,因為那裡三江並流,陽光、水分、土壤等都更適合松露的生長。雲南松露多為黑松露,其外形與法國黑松露非常相似,只是外皮的鱗片比較小,內部的白色條紋也比較細密。雲南松露在形狀大小、香味和質地等方面較世界有名的松露要稍遜一些,不過價格也要便宜很多。
中國青康藏高原,也產黑松露(Tuber Indicum cook)學名黑孢塊菌,沒有法國產的味濃,但也是豬哥們的最愛,雲南山裡的少數民族叫它豬拱菌,無糧藤果(不能當糧食的藤果), 由於像中藥的伏苓,山裡的採藥人管它叫假伏苓,在沒外銷歐美前,是沒人要的真菌植物。近幾年來雲南昆明野生菌集散市場,黑孢塊菌收購價超高,入秋後村子裡的農民們,個個都背著鋤頭上山挖黑孢塊菌去了。
青康藏高原適合生長松露的地區綿延數千哩,產量可真不少,每年空運法國便超過千噸的數量,加上冷凍松露及乾燥松露產品更遠超此數。松露越多越不值錢。 法國松露協會要政府成立DNA鑑定小組,區分本地及外來品種,以維持本地產品的高價格。由此可見中法松露很難分別,要借重高科技DNA技術才能竟功。法國黑松露產量越來越少。雖然年產量已經不及百噸。但是從法國空運至世界各地頂級餐的頂級黑松露還是源源不絕。也著實令人費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